映像海口 | 海口为野生动物营造一个安全的“家”

为“你”指引“回家”路

海口为野生动物营造一个安全的“家”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海口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护的灰鹦鹉。

被救护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。

“好好待在野外,别再回来了。”8月10日下午,海口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门口一片茂密树林里,该中心副主任邓海两手套着防咬手套,从鸟笼将一只猫头鹰引导出来,尝试进行野外放归。或许是被野外蓬勃的草木气息刺激,猫头鹰扑闪着大眼睛东张西望一阵后,扇动着翅膀飞入灌木丛,消失在树林里。

海口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邓海正放生领角鸮。

邓海告诉记者,这只猫头鹰是2021年12月救助回来的,当初是只毛茸茸的幼崽,为了养活它,每次把肉条切成碎碎的,一点一点喂进嘴里,可谓煞费苦心,“它可是我们用心养大的,所以对救护中心有很深的感情。”据悉,今年6月23日,救护中心将经过野化训练的猫头鹰进行过放归,让大家没想到的是,20多天后的7月17日,猫头鹰又回来了。“它停在救护中心院子里,赶也赶不走。”救护中心工作人员翟香艳告诉记者,可能是受台风“泰利”的影响,猫头鹰觉得救护中心更安全,特意飞回来“避难”。

类似“人鸟情未了”的故事,在救护中心不时上演。

“乌鸦乌鸦,回来咯,吃饭了。”每次翟香艳围着救护中心院子喊上几嗓子,一只白颈乌鸦便从树林深处飞出,落在院墙边的橡胶树上。尽管野外放归一个多月,白颈乌鸦始终徘徊在救护中心附近,每次听到熟悉的呼叫声,便会现身,几乎没有“失约”过。

工作人员投喂放归后返回的白颈乌鸦。

在大家看来,白颈乌鸦非常聪明,有时饿了找不到食物,便会叼几片树叶放到办公室门口。要是大家仍“无动于衷”,它会用尖尖的嘴敲打玻璃,发出响声;或围着救护中心扯着嗓子“呱呱,呱呱”大声叫,直到吃到喜欢的葡萄或肉块为止。

工作人员正为人工孵化的孔雀幼崽喝水。

尽管被“赖上”,邓海和小伙 伴每次都心甘情愿。“被救的动物大都有过一段悲惨的过去,我们的责任是帮助它们尽快康复,及早回归野外。”据邓海介绍,救助流程主要分为接报处置、现场处置、救护处置、隔离观察、饲养康复和野外放归。如果碰上救治未成功的野生动物,要进行死亡处置。

一只从树上坠落的幼崽红腹松鼠已被喂养长大。

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与人类和谐共生的重要自然资源。作为野生动物保护主管单位,海口市林业局近年来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,完善野生动物救助制度,加大宣传并提高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,多措并举为野生动物营造一个安全的“家”。

2016年,海口成立了全省首个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——海口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,主要负责全省陆生野生动物救护,同时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、野生动物保护科学研究、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等。据统计,2020年至2023年6月,救护中心共执行救护任务1144次,救护野生动物215种,合计3720只(头)。

被救护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。

除了“爱回家看看”的小可爱,目前中心救助回来暂养的野生动物有100多只(头),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,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豹猫、猫头鹰、蟒蛇、猕猴,国家“三有”保护野生动物果子狸,以及鹦鹉、陆龟、松鼠等。

每一次救助,都是一次对生命的重塑。每一次放归,都是一次对生命的重启。小动物们,则用行动表达着信任。

石中华/图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