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资讯!环保智能化 守护“湛江蓝”

5月12日,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3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,通报2023年1月1日以来我市空气质量状况,并就记者提问进行了回答。

2023年1月1日至5月10日,我市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,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.81,全省排名第二;空气质量优良率(AQI达标率)为98.3%,全省排名第三;六项主要污染物继续保持全面达标。

近年来,湛江紧抓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。面对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,市委市政府秉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,坚持工业生态化发展,坚持以问题为导向,精准施策减污降碳,以臭氧防控为重点、协同控制颗粒物污染,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关攻坚。2015年以来,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前列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湛江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。  记者 欧阳泽 摄

精准施策

建成综合管控平台

今年以来,我市坚持精准施策、科学治污,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,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贯彻落实。

一是坚持科学统筹谋划。围绕省下达我市空气质量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,印发实施《湛江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》,制定针对性措施,明确责任分工,压实各级大气污染防治主体责任。

二是精耕“三源共治”责任田。加强工业源攻坚治理,制定全市VOCs治理清单、举办培训班,有序推进VOCs整治;印发《湛江市燃气锅炉低氮改造补贴工作方案》,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。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,加大在用车、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执法力度。加强面源精细化管控,强化建筑工地、道路、码头扬尘监管;开展节假日烟花爆竹燃放管控,通过多部门通力合作,我市今年春节、元宵和清明节期间均保持空气质量优良。

三是不断提升污染天气应对能力。建成湛江市大气污染综合管控平台,强化大气环境数据统计分析、会商研判以及污染天气预报预警能力,为我市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分析,并举办大气平台应用培训班。

接下来,我市将按照工作部署,采取强有力措施,加强各项工作监督落实,继续擦亮“湛江蓝”名片。

精细管理

打造大气“智”理新格局

我市强化大气环境监测能力建设,建设3个VOCs自动监测站、3个港口空气治理监测站、25个空气治理监测微型站。不断提升污染源监测监控能力,工业源方面,完成26家典型溶剂使用源重点企业全过程监控设备安装,建立湛江市VOCs重点监管企业过程监控管理数据库;购置1台VOCs走航监测车,强化VOCs污染精细化管控。移动源方面,持续推进“天地车人”机动车排放监控体系建设和应用,在我市出入口、主要过境通道、港口集疏运通道等重点道路建设11套机动车遥感监测设备;建成全市移动源精细化管控平台和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,累计对4100辆重型柴油车实施远程监控。

通过新技术手段,利用建成的大气综合管控平台,以数据为核心进行整合、分析和挖掘,实现大气污染防治一张图综合管控,为我市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和会商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撑。

积极谋划

助力蓝碳经济高质量发展

近几年,“蓝碳”一词频繁出现在大家的视野。市生态环境局解释:“蓝碳”,也称海洋碳汇,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,并将其固定、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和滨海生态系统中的过程、活动和机制。湛江正在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、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,作为全省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,同时拥有红树林、海草床、滨海盐沼三大蓝碳生态系统,发展蓝碳经济具备很大优势。

鉴此,我市积极谋划做好蓝碳基础研究工作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2022年4月,我市《森林、海洋和渔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工作指导意见》在全省率先印发实施,探寻海洋碳汇自愿减排项目进入碳市场交易的方式,促进森林、海洋和渔业碳汇事业健康有序、高质量发展。

同时,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研究、编制,以我市红树林为重点,经过一年多的野外原位监测、大量文献调研、多部门函调以及多次专家研讨会,完成湛江市海洋碳汇核算试点项目,摸清湛江市红树林、海草床、贝类藻类等碳储量、碳汇量的现状,为蓝碳的“增量”“提质”奠定基础;在全省率先制定海洋碳汇调查与核算规范方法,明确适合的核算原则、量化方法、核算参数;组织编制的全国首个《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》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于2023年4月4日印发实施。该《方法学》解决了红树林碳增汇的量化和变现两大难题,推动了红树林碳增汇市场化、价值化,标志着海洋碳汇正式加入广东省碳普惠体系并参与碳排放交易。据估,广东省完成“十四五”红树林生态修复规划后,湛江市每年实际可开发的核证减排量约2.6万吨,全省每年实际可开发的核证减排量约3.4万吨。

关键词: